1◆■◆◆.突出共情点★■■■◆。重大主题报道需顾及受众偏好与媒体平台特性,实现内容与用户需求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节目在议题设置上找到引导观众情感与个人需求的平衡点。如《来信》第一集《兴边富民》通过多个生动的故事展示了阿佤山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效★■◆★。节目中,边境村10位老支书写信给习以及佧佤十七王英勇抗英的故事、大学生尼那回乡养蜂创业的经历,都深刻体现了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的重大主题,成功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和社会关注。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影响重大主题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实现文本叙事与镜头语言的有效衔接。视频拍摄、画面剪辑、同期声运用、音效渲染等都是视听语言的运用。每个画面和声音的剪辑以及转场、衔接的节奏都对叙事起到解析、烘托和强化的作用,影响着受众对叙事的理解和情绪调动。《来信》第四集《荣辱与共》聚焦澳门濠江中学英才学校初三学生郑语涵,她给写信时的激动心情、学校的变化、与同学同唱《七子之歌》的场景通过镜头反复穿插,生动展现了澳门与内地的深厚情感连结■■★。
宣传短片是造势和预热的有效手段。“大地是信纸,我们是收信人。信中有山河万里★★◆■■,信里是家国相依。枝叶关情,心心相印。”《来信》宣传片在大小屏集中播出,情真意切的话语极大激发了观众的收看欲望。预热新闻报道还介绍了宣传片的创作团队、结构篇章和重点内容,为提高关注度、扩大收视效果作了充分铺垫。
2.超前性原则■★★■■★。新闻工作者需要对选题材料进行深入剖析◆◆★◆★■,从国家战略层面和长远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使报道不仅呈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热点问题,还能引导受众深入思考,增强其现实的指导意义。《来信》第四集《荣辱与共》中,通过讲述习主席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给澳门濠江中学师生回信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一国两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这不仅让观众了解到澳门的特殊历史和现状★★,还引发了关于问题的深刻思考。
全媒体刊播策略可有效扩大节目的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例如,《来信》除了在湖南卫视大屏播出,还在芒果TV■◆◆★★◆、风芒客户端、“湖南卫视■◆◆★■■”微信视频号、“芙蓉发布◆■★”微信公众号、“视听中国”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刊播■★★★◆,总点击量过亿◆◆■★■,社会反响热烈凯发彩票能赚钱吗。
议题设置是在主题确定的前提下,告知受众哪些新闻最重要、最具有价值,以及告诉其如何看待这种新闻,并试图对其思想产生引领效果。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的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网络化、矩阵化特征。制播重大主题报道时应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1月号■■★◆★◆,原标题为《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形态与叙事技巧》,参考文献略★■◆■★★。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履行责任的重要表现,旨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2◆◆■.寻找关联性★★◆。设置议题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和生活关联性。这涉及受众接收信息时的情境,以及他们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经验经历★◆■★★、兴趣态度等★■◆★★。有效的议题应与受众的认同思维和情感联系密切,以促进他们对事物的亲近和热爱。例如◆■■◆,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对至善至美的追寻、对惩善扬恶的期待■★★◆◆■、对特殊技能技艺的欣赏◆■★■、对特定年代的怀念等都是引起共鸣的议题。因此,高山雪原、边防哨所、异域风情、历史遗址、杰出人物等元素常被选择来构建引人入胜的议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引导舆论场。引导舆论场本质上是通过设置话题性议题形成正能量舆论。成功的话题性议题应该是对一个时代最敏锐的感知◆◆,是人们真实内心和思想的反映,是正能量和主流意识的彰显。例如《来信》第七集《牢记使命》中,高原戍边模范营连长王旭和妻子杨燕在驻地举行婚礼的故事,引出了◆◆■★“嫁给边防军人值不值得”“新时代青年人的爱情观◆★◆■”等多个话题,同时也给出了答案,体现了节目的话题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
为适应小屏,重大主题报道可采取多角度再创作策略■◆。首先,遵循节目分拆的原则,如截取完整的故事情节、注重话题的引领★■◆★、提高受众参与度等■◆。其次,基于节目情节推出“二创”产品■◆◆★■。最后,呈现方式突出■★■◆◆★“网感”,选择的标题◆◆◆■、音乐和标签都应以亲切★◆◆■■、灵动、通俗为标准,以适应网络平台的传播特性和用户的浏览习惯。
湖南广电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策划制作的《来信》特别节目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精准选题、多样化形态和生动叙事方面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借鉴。
1■★★◆◆★.重大性原则■◆。党中央方针政策、国家战略、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广泛的重要人物以及能引发大众共情的重要话题等都是能突出重大性原则的选题方向◆★◆。例如,《来信》共8集◆■★◆◆◆,每集25分钟,节目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与社会各行各业人士的书信交流◆◆◆■★★,选取其中8封具有代表性的来信,每封信都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澳门回归”“不忘初心”等★★■★■◆,通过讲述收信人的故事,展现了这些思想和事件的深远影响。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故事化叙事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方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它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可看性★★■■◆◆,在故事中打动人心并映射主题★◆。《来信》第八集《不负时代》中★◆■★★■,通过讲述“中国机电之父”钟兆琳卖掉老宅带头西迁的故事■◆◆■、西安交大人在“草棚大礼堂■◆★■★★”艰苦创业的历史以及年轻一代交大人开拓进取攀登科研高峰的故事◆◆,生动体现了西迁中交大人“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艰苦奋斗建设大西北”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各级主流媒体围绕重大主题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如央视大型电视专题节目《领航》、湖南卫视电视理论片《从十八洞出发》等都紧扣社会热点◆◆★◆,引发广泛的共鸣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贴近性原则■■★■。重大主题报道应贴近人民群众,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并提炼出反映主题的生动故事◆■★★■,以此阐述深刻的思想。《来信》每一集展示的都是平凡人物及其日常生活◆★◆★■,但这些平凡场景中蕴含的却是最真实的情怀◆■■★。如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村村民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切感恩★◆★、澳门濠江中学教师对学校变化的感慨◆★■★★,以及上海南京路武警战士的绝对忠诚★◆★■◆,都让人印象深刻并产生共鸣。
多点展开、点面结合是重大主题报道常用的叙事手法◆★■◆■,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结合,受众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能有效展现主题思想■★■◆■。电视媒体特有的结构形态,如录播加采访、演播室访谈■◆◆◆★、现场报道等可有效丰富报道的表现形式◆★。《来信》第三集《命运与共》中,不仅展示了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宏大叙事,还融入了医务工作者的个体记忆和中非人民的深厚情谊◆■◆。节目采用现场报道加访谈的形式,主持人与医疗队成员及抗疫专家互动,突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和力量。
重大主题报道可以采用不同的新闻体裁◆◆,如新闻专题、系列报道★◆◆◆★、长消息,或是综合各种体裁的特别节目★■★■★。无论选择哪种体裁,关键在于通过合适的形态和叙事构建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对话。报道应能有效传达主题思想,并转化为受众的价值认同。